二維碼
微世推網(wǎng)

掃一掃關(guān)注
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快聞頭條 » 本地資訊 » 正文

為什么越是真正的高手,越愛下笨功夫?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8-01-14 02:16:52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170
導(dǎo)讀

國學(xué)大師錢穆曾經(jīng)說過:“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,訣竅無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勁?!钡矣X得,只要肯下笨勁,肯吃苦、踏實、謙遜,始終如一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不信你看曾經(jīng)“笨”的出名曾國藩,在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里這



國學(xué)大師錢穆曾經(jīng)說過:“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,訣竅無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勁。”

 

但我覺得,只要肯下笨勁,肯吃苦、踏實、謙遜,始終如一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

 

不信你看曾經(jīng)“笨”的出名曾國藩,在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里這樣說道:

 

“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,爾不可求名太驟,求效太捷也。熬過此關(guān),便可少進。再進再困,再熬再奮,自有亨通精進之日。”

 

為什么只靠笨功夫的人更有希望獲得成功呢?

 

-  01  -

學(xué)習(xí):別人嚼過的口香糖不甜

 

學(xué)習(xí)的大忌就是不求甚解,去吃別人嚼過的東西。

 

但是近一兩年以來,知識付費卻風(fēng)起云涌,好多老師、作者都跑出來賣課,把一門需要半年才能學(xué)會的課程,精簡到1小時,“讀”給你聽。

 

說真的,這樣真的管用么?

 

這么多“學(xué)生”,哪個改變了人生?

 

王小波講過一個笑話:

 

二戰(zhàn)時一位美國將軍視察前線,他看到一位新兵表現(xiàn)的非常拘謹,于是就給了他一塊口香糖。

 

將軍問士兵,還緊張么?

 

士兵回答說好多了,但是為什么這塊口香糖沒味道?

 

將軍笑著回答說,因為這塊口香糖已經(jīng)被我嚼過了。



學(xué)習(xí)知識也是一樣,必然是要全身心的撲到上面,一步一個腳印,由上及下,觸類旁通。

 

如果一門知識需要80小時才能學(xué)完,200小時才能學(xué)精,那么只花2小時的人就必然學(xué)不好。

 

前一段時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平臺請我去做課程,讓我把三本書的課程,精簡到一個小時的音頻里。

 

因為篇幅所限,我只好刪繁就簡,把大段大段的內(nèi)容刪除,代之以好玩好聽的故事。

 

讓我吃驚的是這個課程竟然賣到全網(wǎng)絡(luò)第一,但是我覺得我給用戶貢獻了一款“看起來很好,其實沒什么用”的知識產(chǎn)品。

 

所以后來我再也沒有做這個課程,哪怕他賣的很好。

 

古往今來學(xué)習(xí)都是一件苦差事,因為它本身就在篩選,把凡是吃不了苦的人都刷下去。

 

吃得苦中苦的人,普遍走得比較遠,造詣比較深。

 

-  02  -

名聲:愛下苦功夫的人值得信賴

 

自古名利常相隨,有名便有利,有利也可以有名。

 

這就是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名,因為名就意味著滾滾金錢。

 

越是那些能下笨功夫,肯吃大苦頭的人,往往名聲更好,也更容易被別人所信任,社會成就也就更高。

 

一是因為肯下苦功夫的人往往有所圖,格局更大,對于一時一地的辛苦并不放在心上,做事更容易精益求精,取得的成就必然遠大于一般人;

 

二是對旁人來講,肯下苦功夫的人顯然比那些滿臉跑眉毛、心機深似海的人更值得信任。容易被別人信任的人,往往能在自己身邊聚集相當量級的社會資源,自然更容易成功。



柳傳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他參加任何一個活動都提前半小時到場,用二十分鐘準備,剩十分鐘提前進場,熟悉會場環(huán)境和參會嘉賓,既保證不出錯,又保證能奉獻一場精彩的演講。

 

這種數(shù)十年如一日的苦功夫不是一般人能下得了的,但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。

 

曾經(jīng)有一位浙商請柳傳志到溫州講課,飛機飛到上海時溫州突降暴雨,無奈飛機只得降落在上海。

 

所有人都勸柳傳志搭第二天的飛機。但是柳傳志偏不,他硬是叫了一輛公務(wù)車,連夜冒著暴雨趕到了溫州。

 

當?shù)诙炷俏徽闵炭吹綕M面倦容的柳傳志時,感動可想而知。

 

肯下苦工夫,肯使笨勁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赤誠之心。在這種赤誠之下,自然可以吸引很多資源來為他服務(wù)。

 

-  03  -

專注:高手挖的護城河

 

大家聽專注肯定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,但是為什么需要專注,還是有很多人不是明了。

 

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,多線程工作讓你焦慮、低效率;而聚焦于一項工作,則能夠大大提升你效率,也能夠讓你更踏實。

 

專注也是笨功夫的一種,更是一種逆人性操作,但好處不言而喻。



民國初年,外國記者莫理循就見識了這樣一場“不專注”的戰(zhàn)爭。

 

當時段祺瑞組織討逆軍圍攻張勛,近千計的士兵圍攻張勛公館。整整一個上午槍炮齊鳴,使用的彈藥超過十萬發(fā)。

 

可當戰(zhàn)斗結(jié)束時,莫理循驚奇的發(fā)現(xiàn),張勛公館的墻上竟然連一個槍眼都沒有。莫理循不無嘲諷地寫道,建議中國軍隊重新使用冷兵器,那樣節(jié)省資源,還能夠提升殺傷力。

 

對于越是聰明的人,他面臨的機會就越多,相應(yīng)的面臨的誘惑也就越多,他的專注就面臨著更多的挑戰(zhàn)。


但是真正將牛人和普通人區(qū)分開的就是他能不能拋卻一切誘惑,把自己的精力all in自己的夢想上去。

 

好多聰明人反倒成就不大,就是因為在專注這個門檻上摔了跤。

 

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——蘋果公司,每年只有很少量的幾個機型,但是性能遠超友商,還拿走了世界手機市場超過90%的利潤。


職場作家古典說三流高手靠努力,二流高手靠技藝,一流高手靠專注,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-  04  -

成長就是迭代: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完的

 

著名財經(jīng)作家吳曉波老師曾經(jīng)給騰訊寫了一本《騰訊傳》,里面總結(jié)了騰訊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“快速迭代,小步快跑”。

 

后來馬化騰又發(fā)給了合作伙伴一封公開信,重提這個理念:

 

也許每一次產(chǎn)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,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(fā)現(xiàn)、修正一兩個小問題,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,自己也就很有產(chǎn)品感覺了。

 

好多人都有學(xué)生思維,就是要準備好了,才能下場,那時候機會已經(jīng)被別人搶光了。



但是像馬化騰和馬云這樣的大佬就不是,他們往往是先下場去做,然后慢慢的打磨自己,最終做到最好。

 

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,但一點一滴的去修復(fù)缺陷,必然是個苦功夫。

 

但先下場更是一種巧功夫,因為當你的對手自認為準備好了再跟你下場搏斗的時候,你已經(jīng)比他更了解市場,提供更完善的產(chǎn)品了,市場的風(fēng)口也可能已經(jīng)有所變化了。

 

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說“先搞起來,你就打敗了50%的競爭對手”。

 

所以越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(yè)的人,就越要下笨功夫,就越要收起小聰明,越要收起自己的擔心,用盡全力去拼自己的夢想,沒有這種勇氣的人,怕是成不了大事。

 

這不是說機會不重要,也不是說聰明才智不重要,而是說在這個競爭社會里,有機會的人不少,又聰明頭腦的人也有不少,但是兼具了上面這兩樣,還能夠踏實肯干,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容易勝出的那種人。

 

所以,可怕的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人比你聰明,有人資源和機會比你多,而是哪些既比你聰明,資源機會比你還要多的人,還在偷偷下著笨功夫。



 
(文/小編)
免責(zé)聲明
本文僅代表發(fā)布者: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(nèi)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(nèi)容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立即刪除,需自行承擔相應(yīng)責(zé)任。涉及到版權(quán)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:weilaitui@qq.com。
 

Copyright?2015-2025 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30702000869號

粵ICP備16078936號

微信

關(guān)注
微信

微信二維碼

WAP二維碼

客服

聯(lián)系
客服

聯(lián)系客服:

24在線QQ: 770665880

客服電話: 020-82301567

E_mail郵箱: weilaitui@qq.com

微信公眾號: weishitui

韓瑞 小英 張澤

工作時間:

周一至周五: 08:00 - 24:00

反饋

用戶
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