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件有趣的事情,一般我自己在寫文章或看別人寫的文章中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大家有時候構思出來的主人公性格很懦弱或是很極端的時候,大家都喜歡用第三人稱來完成,而不是用第一人稱。
有時候使用第一人稱確實是有些困難,因為我們本身的性格跟主人公是不一樣的,而我們也不喜歡主人公那樣的性格,所以從根本上我們寫不出第一人稱貼切感受。
寫不出時,我們就要盡量去練習自己能寫出來,這樣我們的寫作思維才會越來越靈活。
一 為什么要使用第一人稱寫作
首先,使用第一人稱是為了消除視角混亂,如果一篇文章寫出了上帝視角,那么無疑這篇文章肯定是失敗的,讀者讀不出樂趣所在,視角混亂有害無益,所以,我們要多練習使用第一人稱來寫作。
其次,以第一人稱寫作只有一個信息入口,這也會成為情節(jié)發(fā)展的一大枷鎖。我們有時候寫作過程中,總會忍不住透露超出視角人物所知范圍的信息,這樣寫出來也是一篇失敗的作品,我們要在寫的過程中,檢驗自己在受限的視角中能為讀者提供多少信息,把故事的框架構建到何種程度,這些都很關鍵。
最后,還要看自己能把視角人物,作為講述者的“我”的個性向讀者提供多少。比如說“某某某氣的面紅耳赤”這樣的句子,應該是“某某某氣的看起來面紅耳赤”才對。
總之,用第一人稱寫作的第一視角寫作,能有效的檢驗自己的寫作水平。
二 活用第一人稱的描寫
我們使用第一人稱描寫時,在我們有限的視角內,更加靈活且標準的使用第一人稱來寫。比如“我頓時感到自己的臉頰緋紅”,這句話的視角就出現(xiàn)了明顯的問題,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臉的顏色的,這句話應該這樣來寫“我頓時感到自己的臉頰滾燙起來”,這樣就是自己視角和感覺來寫自己所見和所感。
三 第一人稱只有一個信息入口
第一人稱的信息入口就是我所見到的視角,比如說A和B還有C和D分別站在房子外面的四個墻下,那么A看到的不可能是其他三個看到的墻面,而只會看到A現(xiàn)在所站著的墻面,那就如果以A的角度來寫,是絕對不能寫到BCD所看到的墻面。
四 描寫必須符合主人公的年齡
我們在文章中寫到的主人公,如果從小的時候開始寫,必須以小孩子的視角和感受去寫,小孩子是比較純真的,你如果寫出大人才會有的感受,那這部作品就會給讀者不成熟的感覺,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,那就要盡量去體會一個老人經(jīng)歷滄桑之后的心境和感受,而不能寫過于年輕,那樣寫出來就很假,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去重讀自己的作品,要找出不符合主人公視角的句子進行修改。
五 全是好人的作品顯得太弱
看電視劇時,很多火爆的電視里的主人公都是經(jīng)歷了很多的磨難,里面總會有各種各樣為難他們的壞人,我們看主人公和壞人斗智斗勇的同時,感受到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,我們看電視劇和看小說不僅僅是旁觀者,更是主人公,我們會置身其中,才能感受到快感。
如果一部作品中全是好人,即使你的文筆在好,立意在優(yōu)秀,讀者讀起來也會覺得無趣,壞人是用來襯托主人公的好,有的人說我就喜歡看些沒有壞人的輕松作品,但是這樣的作品并不會被大多數(shù)人喜歡,所以寫文章時,把壞人寫得越惡毒,就越能讓讀者感受到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,這可以襯托出一部好作品的靈魂。
六 不要過度依賴通過對話來進行說明
以第一人稱寫作時,可以通過對話來顯示出重要的信息,但是如果過分的依賴對話,文章寫出來就像流水賬,讓讀者覺得很平淡,對話用的恰當,讀者讀起來就會覺得眼前一亮。
七 專業(yè)術語的有效用法
我們每個人從事的行業(yè)不一樣,人生的經(jīng)歷也不盡相同,有的人是專業(yè)的全職寫手,而有的人從事設計,法律,會記,或是其他的行業(yè),如果一個從事會記行業(yè)的人寫了一篇關于會記的小說,他如果在文中寫一些別人根本看不懂的術語,只會弄巧成拙,讓讀者覺得很反感,使用專業(yè)術語有時候并不能讓文字更有價值。
寫作過程中我們除了“輸出”,還要“輸入”,寫作是輸出的行為,如果持續(xù)輸出,很快就會讓自己變得“中空”,所以要在輸出的過程中持續(xù)的輸入,吸收更多的信息和素材,無論是電影,漫畫,小說,電視劇都是可以用來刺激我們的思維創(chuàng)作細胞的。
我們可以放一本常寫突發(fā)想法的備忘錄在身邊,想到好的素材可以記錄下來,也可以隨時隨地的觀察身邊的人,記錄下來,這樣對我們在寫作中的描寫人物有很大的幫助。
在寫小說或故事的時候,悲傷的,憤怒的,凄慘的經(jīng)歷要比愉快的經(jīng)歷更有用,而我們往往很難寫好這些經(jīng)歷。
直接描寫慘狀,就相當于一筆畫星星。將悲慘的人的周圍涂黑,借此突出中間的星形,能把這份悲慘更好的傳達給讀者。我們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都是以上帝之前去俯視全局,直接寫悲慘的人如何的悲慘,不如寫周圍人的反應,這樣任誰都覺得悲慘,讀者從文中更能體會到悲慘,痛苦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