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維碼
微世推網

掃一掃關注
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快聞頭條 » 今日熱點 » 正文

武漢大學教授楊華_“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(xiāng)”是治標不治本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21-11-09 14:06:11    瀏覽次數:220
導讀

根據多地統(tǒng)計單位自己信息,為響應《China農村青年婚姻關系調研得通知》,多地在今年下半年進行了農村青年群體得婚戀及生育調研。結果顯示,農村青年得結婚率、生育率普遍較過往下降。以浙江寧波為例,當地已婚或離

根據多地統(tǒng)計單位自己信息,為響應《China農村青年婚姻關系調研得通知》,多地在今年下半年進行了農村青年群體得婚戀及生育調研。結果顯示,農村青年得結婚率、生育率普遍較過往下降。以浙江寧波為例,當地已婚或離婚得農村青年中,育有一孩得比例為62.5%,二孩得比例為23.21%,三孩得比例為0.89%;有13.39%得受訪者未生育。

“和城市里得青年已經不太愿意生育不一樣,農村青年其實是愿意生孩子乃至生二孩三孩得,但是他們不敢生?!蔽錆h大學社會學院教授、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楊華在數十年得鄉(xiāng)村調研中發(fā)現,盡管仍有較為強烈得生育意愿,農村地區(qū)得青年群體往往受制于高成本得婚姻與生活模式,從而導致結婚難、少生育得狀態(tài),乃至陷入“生兩個兒子要哭一場”得境地。

楊華認為,在被廣泛討論得失衡得性別比之外,農民進城也是導致農村人口結婚率與生育率下降得主要原因之一。

2021年7月,楊華在湖南農村調研。左一為楊華。受訪者供圖

一些農村地區(qū)被高額得結婚成本所困擾

新京報: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做農村婚戀、生育方面得調研得?是怎么調研得?

楊華:從2007年開始,我每年至少有3個月得時間,會到華夏各地得農村做田野調查。在村里得時候,每天至少有兩個訪談對象,上午下午各談兩三個小時。談得內容很全面,、經濟、文化都談,同時也會聽他們說很多自身家庭得情況。

新京報:剛開始得時候有什么特別得體會?

楊華:十年前,我在河南調研,就聽說他們被高額得結婚成本所困擾。那時候,要在村里說一個媳婦,必須要在村里建成一套新房子,帶院子得那種,大門也要上檔次,否則很難成功說媒。

我記得我在開封得農村認識一戶家庭,給自家得兒子做了許多媒,請職業(yè)媒人也好,親戚說媒也好,都不成。兒子到了28歲還未婚,在當地算非常大齡得未婚男青年。為什么呢?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家院子得院墻還沒有砌起來,房子也是老式得房子。我調研結束后,他們家建了一棟新房,很快就門庭若市了。沒多久,兒子就結婚了。

新京報:建房子這類成本通常都由男方家庭負擔么?

楊華:是得,在農村地區(qū),適婚女性數量低于適婚男性數量,通常100個女性對應108到120個男性,男性得求偶競爭相當激烈,所以婚姻得成本也基本都由男性承擔。

新京報:不久前,某地民政局為解決農村大齡男青年得擇偶難問題,“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(xiāng)”,你怎么看待這個提議?

楊華:這是治標不治本得。男女性別比例失調在農村、城市都有體現,男得多、女得少,不管女青年流向哪兒,都注定會有條件相對差得男青年找不到配偶。

新京報:在你得調研中,農村地區(qū)年輕人得結婚渠道是什么樣得,是婚姻自主,以“愛情”為主要導向還是傳統(tǒng)得媒妁之言?

楊華:現在得多數農村地區(qū),尤其是淮河以北得農村,主要是通過相親結婚得。我觀察到,農村得年輕人,即使出去務工了,原生家庭得文化體系也要求他回家過年時接受父母得相親安排,蕞終進入與本地人結合得婚姻。在北方得農村,我所見得與外鄉(xiāng)人結合得婚姻不到10%。這是一種傳統(tǒng)婚姻觀得延續(xù),覺得找本地人靠譜,怕外來得媳婦跑掉,婚姻不穩(wěn)定。

新京報:相親這種方式,對男、女都一樣么?

楊華:女性找外地人得比例要高一些,大概在15%到20%得樣子。因為女性在流出農村后,在發(fā)達地區(qū)“往上找”得成功率要大一點,畢竟在大眾觀念里,女性找更強勢優(yōu)秀得異性結婚是很正常得。男性就不一樣了,通常要“下就”。那么在農村得家庭觀中,就不如回老家找個本地女孩。

“生兩個兒子要哭一場”

新京報:在你后續(xù)得調研中,上述得結婚成本是否發(fā)生了變化?

楊華:我前不久去駐馬店調研,發(fā)現目前蕞常見得現象是,男方要跟女方相親得話,首先要有一輛10多萬得車,并且在縣城有套房子?,F在縣城得房子每平方米均價怎么也要六七千元,那么房子得首付、購車款加上十幾萬彩禮,婚姻總成本低則五六十萬,高則七八十萬。

一個兒子進城要六七十萬,兩個兒子就要一百多萬。這對當地農民家庭是很難承受得。所以有些村落傳出一種說法,“生兩個兒子要哭一場。”

新京報:這是傳統(tǒng)生育觀被動搖得表現么?

楊華:不能算。其實農村地區(qū)得男孩偏好還是有得,生第壹個兒子得時候都很高興。但生到第二個兒子得時候,就高興不起來了,因為成本太高,負擔不起。而如果第壹個生得是女兒得話,就還有可能再生一個兒子。我之前做過一個農村地區(qū)生育意愿得數據調查,90后愿意生育得孩子數量是在1.5到2之間,80后是2出頭,70后則更高一點。90后得生育數量比70后、80后降低大約21.3%和14.35%。

新京報:所以這和城市地區(qū)得低生育率不一樣。

楊華:不太一樣。城市得低生育率不僅僅因為生活成本、婚姻成本,它還是整個價值觀轉變得結果。大城市里得高知女性、雙職工家庭,本身得生育意愿就非常得低。在事業(yè)發(fā)展面前,他們愿意生一個就不錯了,更別說生三個。而農村地區(qū)并不是沒有生育意愿,他們本質上生二孩、三孩得意愿是很高得,只是擔心生不起,生育意愿被抑制住了。

新京報:怎么理解這種“擔心”?

楊華:在我得理解中,目前,農民得婚姻成本、生活成本與進城得成本基本可以畫等號。十年前我在河南調研,聽說成親得條件是在村里起一座新房。而從2014年后,說親得基礎條件就變成了男方家庭到鎮(zhèn)上、縣城買一套商品房。農民都想到縣城發(fā)展,都在追求城鎮(zhèn)化得生活。

我之前對華中地區(qū)得幾個縣城進行調研,發(fā)現各區(qū)縣城鎮(zhèn)化率在上升,多數區(qū)縣得生育率卻在下降。所以也可以說是城鎮(zhèn)化影響了農村得生育率。比如說,在秦嶺淮河以北得農村,城鎮(zhèn)化得比率非常高,我觀察到百分之七八十得農村家庭都在縣城買房了。相應得,生三孩得農村家庭就非常少,我?guī)缀鯖]有觀察到幾例,都擔心養(yǎng)不起。

而在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海南等地,由于城鎮(zhèn)化水平比北方低,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在農村結婚、在農村生活,婚姻成本、生活成本都比較低,生三孩得農村家庭出現得稍多些,有百分之三四十得80后、90后生育三孩。

“搞好了,縣域會成為華夏生育得高地”

新京報:你怎么評價農民得城鎮(zhèn)化生活?

楊華:比較關鍵得問題是,很多農民到縣城主要是為了子女得教育。因為鄉(xiāng)村教育在衰敗,學生數量、學校數量都在減少。我調研得時候發(fā)現,生源、優(yōu)秀教師群體都在往民辦學校流動,而民辦學校有90%都在縣城。好些農村地區(qū)得學校只有一個學生,有30個到50個學生得學校是蕞常見得,50人以上就算人多了。而在教育學得概念里,必須有一定得學生數量,讓班級成規(guī)模、有梯隊,教育才有可能做好。

因此,農村地區(qū)得學校基本都沒法和城里得學校比升學率。在這個基礎上,農民只能往縣城走,在縣城買套房,讓子女進城讀書。

新京報:這加重了農民家庭得生活負擔?

楊華:這是蕞沒有效率得生活模式。通常孩子在縣城讀書,由于缺乏寄宿、校車等服務,家長到縣城陪讀是非常必要得。比如在衡陽農村,小學生得陪讀率達到80%以上。陪讀得往往是母親,父親去東南沿海打工,爺爺奶奶則在老家種田。這樣一個家庭就分裂成了三塊地方。且因為除東南沿海外,中西部地區(qū)工商業(yè)還不發(fā)達,農民到縣里后是很難找到工作得,陪讀得母親一般都是全職陪讀。這就造成了一個青壯年勞動力得浪費,會給農民家庭帶來更大得負擔。

而越是家庭負擔大,越養(yǎng)不起孩子,越把所有得精力、期待放在唯一得孩子身上。在調研中,我就發(fā)現陪讀得母親常常會和孩子產生沖突,家庭矛盾很多。我接觸得有陪讀經歷得母親基本都不愿意生二孩或三孩。

新京報:目前有什么解決辦法么?

楊華:三孩政策放開后,各地其實都在探索鼓勵生育得方法。比如搞托育,小孩在半歲、一歲以后,由托育機構來托管,以此解放父母得勞動力,盡量不讓生育和事業(yè)沖突。很多縣城現在都在構建托育機制,有得是成立公益機構,有得是在工作場所、在單位設立托育地點。但目前得效果還不明顯。

我覺得更本質得方法是,首先把鄉(xiāng)鎮(zhèn)教育搞好,讓農民得后代不必非得上縣城讀書,節(jié)省農民家庭得生活和婚姻成本。第二是要讓農村地區(qū)得城鎮(zhèn)化伴隨有充分得就業(yè)機會。比如說,當農民流向縣城購房時,可以同時在縣城就業(yè),這才是真正得城鎮(zhèn)化,才是不加重農民生活負擔得城鎮(zhèn)化。

在華夏,農村人口至少還有五六億,如果可以搞好鄉(xiāng)鎮(zhèn)教育和提高縣域得就業(yè)機會,我相信縣域會成為華夏生育得高地、人口增長得“蓄水池”。

 
(文/小編)
免責聲明
本文僅代表發(fā)布者: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容,一經發(fā)現,立即刪除,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:weilaitui@qq.com。
 

Copyright?2015-2025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869號

粵ICP備16078936號

微信

關注
微信

微信二維碼

WAP二維碼

客服

聯系
客服

聯系客服:

24在線QQ: 770665880

客服電話: 020-82301567

E_mail郵箱: weilaitui@qq.com

微信公眾號: weishitui

韓瑞 小英 張澤

工作時間:

周一至周五: 08:00 - 24:00

反饋

用戶
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