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維碼
微世推網(wǎng)

掃一掃關注
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快聞頭條 » 本地資訊 » 正文

一道數(shù)學題引發(fā)的“血案”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7-12-08 17:17:21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174
導讀

平素我是不屑于介入兒子數(shù)學作業(yè)的,除非遇到對他和他媽媽比較兇險的難題。這天實在晚得狠了,孩子媽重感冒早早退出火線。我再不出手,看架勢是要到熬到十點半以后了。 小學四年級的作業(yè),已經(jīng)很有殺傷力。 所以我大

平素我是不屑于介入兒子數(shù)學作業(yè)的,除非遇到對他和他媽媽比較兇險的難題。這天實在晚得狠了,孩子媽重感冒早早退出火線。我再不出手,看架勢是要到熬到十點半以后了。

小學四年級的作業(yè),已經(jīng)很有殺傷力。

所以我大剌剌站到兒子后面,說:“來,我念答案,你寫?!?br>
為了降低“老子”“兒子”充斥紙面造成的不適感,請允許我在這篇短文中將其重新命名為“K先生”。

不消說,K先生心領神會從善如流,我牛刀殺雞勢如破竹。

直到在全數(shù)學卷三分之二處遇見這道面目平庸的選擇題。

“一名成年人體內(nèi)有血液5( )左右。

A、ml B、L C、kg D、g”

“B。嗯,還有C?!蔽蚁逻_指令。

K先生憂心忡忡地轉過身。

“我做過這道題,看過這道題的答案。老師說過,答案是B。只有B。真的,我沒記錯?!?br>
“狐假虎威!又拿老師來嚇唬我!”表情面具后發(fā)出了這樣的無聲怒吼。


然而K先生看到的表情是極盡誠懇的,聽到的聲音是溫和的:“我跟你說過,對吧?老師可能會錯,書本也可能錯,電視報紙也會錯……這道題,我基本肯定,是B和C兩個答案。你看,這是可以選擇好幾個答案的多選題,對不對?嗯?”

“可是我真沒記錯……”

“你就先這么寫,錯了,再說嘛?!辈荒蜔┲笖?shù)指數(shù)型增長。

“好吧……”K先生無可奈何地轉過身去。

批改試卷是第二天發(fā)下來的。

K先生用手指點著試卷上那道題:“你看,我說吧?”

如果不是班主任剛告了他一狀而我沒有制裁他,可能手指不是點卷子而是敲桌子了。

答案,是B。只有B。

K先生的作業(yè)題

就在那一剎那,恍惚中記起很久以前好像曾經(jīng)做過這樣一道題,而且我是選對了答案的。那個標準的正確答案一直在我大腦溝回的某個罅隙里恪盡職守,只是腿腳不利落沒趕在第一時間報到而已。

拍照截圖發(fā)圈兒。讓多數(shù)人幫助少數(shù)人提高認識錯誤,總是靠得住的。

然后我自己也在想錯在什么地方。

“成人的血液”,還好我是學生物的,做題那天,就想到這個問題了。人的血液比水密度大,所以5L人血比5L水要重。嚴格來說,5L人血,不止5kg。

但是,人血的比重大約1.05到1.06,也就是說,血盡管濃于水,但差別只在5%。無論是常識還是統(tǒng)計學,這個差別,都幾乎可以忽略。更何況,后面還跟了個“左右”?!白笥摇笔莻€多大幅度?“5L左右”,5.3L算嗎?4.6L呢?

成人血液量的“左右”,最主要的來源,是人個體的差異。體重大的人血液量更多,占體重比例則基本不變。成年男人的體重,按照最保守的估計,也大體落在60公斤到90公斤之間吧?居中取值,振幅也達到了20%。人血比重5%的偏差,幾乎可以不計。其實連“5L”這個數(shù)值,也是四舍五入了,正常應該在4.5L~4.8L。

所以,血液密度雖然比水高,卻不應該在這里成為C答案不正確的理由。

而且,小學四年級的非奧數(shù)數(shù)學試題,也不可能考血液密度這個知識點。除非有特別說明,在這里,血液密度與水的密度差異,應該默認不在解題過程中發(fā)生作用,亦即默認為相等。


這時候朋友圈開始有評論了。

“液體要用升?。 ?br>
可能說到點上了。包括另外一個看起來有些不著邊際的朋友圈評論:“誰會那么變態(tài)把人血倒出來稱稱重量?”也很有意思。

一般來說,液體的計量,是用升或毫升的。注意,這里是,“一般來說”。而液體的計量,雖然多數(shù)情況下約定俗稱使用容積或體積,但是,也總有例外,比如白酒,比如調(diào)價時的中國汽油。

在醫(yī)學上,人的血液,計量單位,是“cc”,是體積單位,但也可以折算為毫升。沒有人把人血論斤算的。

但是,醫(yī)學使用畢竟只是單一領域。在生理學上,人的血液量,實際上是按照體重的百分比,比如8%,先算出質(zhì)量,再按照比重折算出體積或容積的——畢竟如果沒有人把人血液倒出來稱重,那么同樣量體積也不大通俗啊。所以,道理上,并不存在人的血液用質(zhì)量計“感覺怪怪的”。

好吧,畢竟我們考的通常是主流。也許這道題要告訴學生的,就是約定俗成的表述。但這還是一道數(shù)學題嗎?不是成了語文題么?

出這道題的用意,可以理解為讓學生熟悉常用的計量單位,那么,這張試卷里的另一道填空題,“小明早晨起來喝了250( )牛奶”,如果填寫了“g”被判為錯,是可以理解的。因為填空題,是存在優(yōu)選答案的,現(xiàn)實中的牛奶,是確定的實體,是有對應的生活場景的,這里的牛奶,顯然應該用“毫升”計量。

但人體全部血液,是一個理論上的區(qū)間數(shù)值。這個數(shù)值并不存在單一計量維度。當這樣一道題可以是多選題時,選擇單一答案,就意味著是排他的,其他選項是“錯誤”的,在這道題里,血液被用容積計量就不再能被用質(zhì)量計量。但是,世界上除了極少的幾種物質(zhì)之外,就算你問我空氣(通常也以容積為計量單位)、電子的質(zhì)量,我也不能說它們沒有質(zhì)量。

假如這道題,在題干中明確說了“體積”或“容積”,就不會有這些理解偏差了。

為了避免“冤枉”這道數(shù)學題,刷朋友圈的時候,我還順便查閱了計量單位的相關法規(guī)及部分國家標準,如《國家標準:有關量、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》這種,看了幾個版本的小學數(shù)學教學大綱。當然,只有手機,不能保證是最新和最全的。

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足以證明我錯誤的依據(jù)。

寫這些文字時,一位小學數(shù)學老師在朋友圈留言,認為這道題確實是“出錯了”,除非不允許多選。

另外一位母親是初中數(shù)學老師的朋友,則認為題目沒大問題,因為對這個題目提出疑義,要用到初中的生理衛(wèi)生和物理學的密度知識,“超綱了”,所以不應該有疑義,這道題就是讓學生知道液體應該用容積計量的,“選擇題就是猜出題者在考什么,知道他要的答案是什么就完了,對選擇題較真,就等著各種高考出錯吧!”

我問她:“萬一這位學生已經(jīng)掌握了初中的知識呢?”

另外一位朋友的母親留言是:“要培養(yǎng)孩子的質(zhì)疑精神,但在現(xiàn)今社會他們會被折磨和束縛。”

肯定不止她一個人有這樣的擔心。

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疑似作業(yè)或試卷題目出錯的時候。有時很容易確定題目是出錯了,因為錯處明顯出于草率粗疏。我并不習慣把這些題目搜集存檔,一時倒也說不出幾個嘆為觀止的案例。

不過,數(shù)學題“出錯”,總還是可以證明或者證偽。有些題目,比如一些作文題,看起來可以天馬行空,實際上卻也都各有標準答案,有些時候,老師甚至把標準答案預先備好,比如“我最喜歡的……”,或“一個美麗的夢”。這當然不是錯題,但有正確答案嗎?誰又能說是錯的呢?

即便再難辨別對錯的作業(yè),總可以做出哪怕象征性的努力。比如我面對這道數(shù)學題,所做的可能無厘頭的一切,無非是試圖告訴自己的孩子,不管有多少錯誤的標準答案硬塞給你,都不一定要被它嚇倒。而且,我得先讓自己一直保持這樣不接受標準答案的勁頭,不管在人眼中多么油膩,哪怕變得已經(jīng)衰老。

但是,有些時候,有些問題,甚至沒有可以選擇的答案。


去年,也就是K先生三年級時,發(fā)生了一件事。

一位受歡迎的任課老師請了長假。新來的代課老師剛畢業(yè),大概耐心不足,態(tài)度沒有那么和藹。一日,多位家長被電話召至教室訓話。原來,一位同學,課間寫紙條,上寫如何不喜歡這位老師云云,在同學間傳遞,鼓動同學表態(tài)響應,K先生也加入響應群體。

不意課上被老師抓住現(xiàn)行,紙條遂泄。這位“帶頭大哥”被罰站,聲明“不喜歡老師”的態(tài)度,且宣示“很多同學也不喜歡你”,并在追問下把私下表態(tài)諸同學名字一一喊出——包括K先生。老師大怒,不僅當即把各位犯事同學家長找來,而且對參與“風潮”的同學,給予“罰站”、“爬樓梯”等程度不等的懲罰。

不知道該感慨這個大城的這位老師在小學生前的弱,還是該感慨她在家長前的強。

放學后傳K先生細問,才曉得老師在課堂上當眾問他:“你不喜歡我嗎?”他居然也就回答:“我真的不喜歡你?!边€說,對“出賣大家”的“帶頭大哥”,很“憤怒”,“恨他”。

沉吟良久,才好開口,除了說幾句“要尊重老師的辛苦勞動”,也只能教誨:“說出內(nèi)心的真實想法是好的,但是要考慮對方的感受?!庇侄冢骸半m然那位同學這么做不一定對,但是他說的如果代表你們的意見,不能算'出賣’,你也不一定要'恨’他?!?br>
說得盲人瞎馬,千轉百回。卻又希望能有個標準答案給他了。

最后交代一下那道數(shù)學題風波的尾聲吧。

“……所以我的答案還是對的。老師的答案不對。”

“但是我還要訂正答案怎么辦?”

“……那么先按照老師的答案訂正……”

“這樣吧,我心里知道你的答案是對的,我會記住,但是答題的時候,還按照老師給的答案做,好不好?”

“來,兒子,擊個掌吧!”

腦海猛然不祥地閃過了《了不起的蓋茨比》最后那一句。 

 
(文/小編)
免責聲明
本文僅代表發(fā)布者: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(nèi)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(nèi)容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立即刪除,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:weilaitui@qq.com。
 

Copyright?2015-2025 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30702000869號

粵ICP備16078936號

微信

關注
微信

微信二維碼

WAP二維碼

客服

聯(lián)系
客服

聯(lián)系客服:

24在線QQ: 770665880

客服電話: 020-82301567

E_mail郵箱: weilaitui@qq.com

微信公眾號: weishitui

韓瑞 小英 張澤

工作時間:

周一至周五: 08:00 - 24:00

反饋

用戶
反饋